ag贵宾会

来源:ag贵宾会 | 2024年10月04日 00:27
ag贵宾会 | 2024/10/04

ag贵宾会最新消息

ag贵宾会

ag贵宾会

ag贵宾会

作为苏州河畔的老一辈居民,76岁的愉阿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正红里”。正红里位于如今的苏州河普陀区长寿街道昌化路上,因纪念顾正红烈士而得名。“苏州河沿线曾是工厂最集中的区域,那时候有国棉二厂、申新纺织九厂、阜兴面粉厂等,我和我的父母过去都在沿线工厂工作。那时候的水运比陆路运输发达,苏州河上每天都有来来往往的船只,装煤的、卖纱的、卖菜的,什么都有,甚至还有人在船上生活。”

M50创意园,因位于莫干山路50号而得名ag贵宾会,这里最初是徽商周氏家族于1937年创办的信和纱厂,解放后为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1994年定格为上海春明粗纺厂,这里拥有自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4.3万平方米。历经80余年发展,如今这里已成为一个艺术画廊、独立品牌、创意工作室等群集的创意设计主题艺术园区。

薛松是M50创意园第一位入驻的艺术家,2001年他偶然来到这里,就被这里工业特色明显的历史建筑吸引住了,随即便租下了7号楼3楼作为自己的工作室。“在薛松的介绍引荐下,国内外知名度极高的画廊‘香格纳画廊’入驻园区,还吸引了丁乙、张恩利、严培民等一批中国当代艺术家纷纷入驻。2004年,M50还与东方明珠、新天地等被《TIME》杂志亚洲版推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从而又吸引国外大批艺术爱好者慕名而来。”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如今,M50引进了包括英法美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个艺术家工作室以及画廊、设计机构等ag贵宾会,成为上海乃至中国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文化名片。

时代变迁之中,M50里的工业遗风被很好地保留下来,赋予新的生机:斑驳发白的厂房外墙是不断在变换的鲜艳涂鸦,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合影留念;约40米高的全砖烟囱摇身一变,成为普陀区非遗传承人程丽的“艺起疗愈”项目展示地,竹编、品茗都能在这里体验;有着90多年历史的纺织厂水塔被打造成复古咖啡店,成为社交平台上网友们争先恐后的打卡地。

作为老上海人,文艺爱好者吴宝仁喜欢漫步苏州河,用镜头记录下苏州河的点滴变化。“20世纪70年代,苏州河河段鱼虾几乎绝迹,水面垃圾漂浮,经过都要捂着鼻子。但现在的苏州河,厂区搬离改造,河岸景观打通,水体生态治理,已经完全变了样。有人垂钓、有人健步,可以赛龙舟、观赛艇,还可以乘游船,特别值得拍摄下来,作为上海城市生活的一张名片。”

2022年,苏州河水上航线投入试运营,航程覆盖到上海五个区,外滩源、四行仓库、昌化路、中山公园、长风公园和梦清园、西康路7个客运码头悉数投入使用,至今年八月已接待各类游客、服务对象近18万人次。在游船上欣赏沿岸美景,听一场音乐会、喝一杯下午茶,登上苏河水岸,体验一把主题市集,如今也成为一种新潮的玩法。

ag贵宾会

ag贵宾会

“吉时已到,新人上船!”午后的游埠溪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婚礼引发游客阵阵欢呼。游埠因水运而繁华,诸多习俗“与水结缘”,水上婚嫁作为游埠传承已久的传统民俗文化,反映出“钱塘江上游第一埠”独特风情。溪面上,新人身着宋制婚服,立于木船之上,沿溪而来,他们不时与两岸观礼游客拱手互动,尽显中式婚礼独有的郑重和浪漫,为八方的游客送上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

“根据我们各方数据统计,截至今天15时,10月1日的游客量达到3.1万人次,10月2日的游客量达到6.73万人次,预计10月3日的游客量有可能会超过7万人次。”据游埠镇文化旅游办公室主任童忠华介绍,国庆假期,他们300多名镇村干部全部上阵,化身志愿者和引导员ag贵宾会,积极开展向导和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等服务,旨在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安全、开心地品尝游埠的人间烟火气。(完)

ag贵宾会

ag贵宾会

以“入海口”之姿立于上海外高桥、被称为上海自贸区“第一宝库”的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国艺中心”),是众多国际文物艺术品进入中国的第一落脚地。尤其在每年11月,当全球艺场的“指针”指向上海,不少文物艺术品都是从这里出发,“奔赴”进博会、ART021等大型博览会,与中国观众相见。

令工作人员印象深刻的是,国艺中心调度全球行业资源,一天之内从巴黎到上海“护送”《永乐大典》安全回国,成就了海外文物回流的一段佳话。《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存世总数不及原书4%。2020年7月,流落海外的两册《永乐大典》出现在法国巴黎的一场拍卖会上,最终由一位中国藏家竞得;2022年,此二册“国宝”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回归中国,现存于杭州国家版本馆。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方面表示,“5件免税”等政策及海外文物回流的“自贸速度”,不仅体现了上海在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和文物艺术品市场繁荣方面的创新力度和高效执行力,也为中国其他城市提供了经验和启示。“未来随着相关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推广,相信将有更多海外文物艺术品通过进博会等平台回到中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出更大贡献。”(完)

编辑:房娅洋责任编辑:乔瑶鹏